发布日期:2014-11-20 类别:人口政策
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不变,但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进一步增强,京沪两市的全国流入人口数量上升,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放开劳动力市场管制,流动人口的数量大大增长,《报告》显示,2013年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目前中国城镇户籍人口不足35%,而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3%,这18%的人口差额就是流动人口。得益于出口加工企业的集聚,电子厂、鞋厂、纺织厂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遍布广东各市,广东最早成为流动人口流入重镇,至今仍是流动人口第一大流入地,占总量的27.5%。
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速飞快,与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共同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三大都市圈。数据上来看,东部地区跨省流入人口所占比例为90 .5%,相比2000年,常住人口增速前四位省市是京沪津粤,仅这四地就新增了4000万人。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之所以愿意去京沪津粤,当然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形势好,可以吸纳足够多的新增就业人口。
现在看起来,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开始发生变化,他们更偏好特大城市,尤其是京沪津三地,而广东的流动人口占比则从2010年的超过30%下降到如今的27.5%。2006-2010年,广东的常住人口每年净增数都在200万以上,但2011年以来,每年新增不足100万,2013年更是低至50万。为什么会这样?流动人口是跟着就业机会走的,经济不活跃当然会导致人口流入的放缓。另一方面,广东省前些年强调要腾笼换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策略,迁出或淘汰区域内低端产业,引入并发展高端产业。只是受发展阶段和路径的约束,笼可能腾出来了,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作为吸纳流动人口的主力不断迁出,但高级的“鸟”却没有进来,这可能是流动人口流入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尽管京沪仍然是吸纳流动人口的领头羊,但广东面临的局面京沪可能也将遭遇。由于一个地区户籍人口比较稳定,常住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流动人口。从数据上来看,2013年,常住人口同比增速前三名是津京沪三地,分别为4.18%、2.22%、1.47%,分别增加了59万、46万和35万。再看2010年,津京沪的常住人口增速分别是5.78%、5.48%和4.21%,分别增加了71万、102万和93万。
事实上,自2011年起,原来流动人口流入较快的东部省市,常住人口增速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哪怕考虑2010年是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东部省市的常住人口大多出现了跳跃式增加,将2010年的数据剔除,除了天津以外,京沪粤浙苏五个经济强省(市)常住人口近三年的增速都不及2009年各自数据一半,浙江近三年的平均增速甚至只有2009年的1/4。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2011年,虽然各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地也在控制人口增长,但各地对流动人口的流入总体持开放态度。这些现实表明,流动人口拼命涌入大城市的趋势已经在放缓,哪怕京沪也同样如此。广东的今天可能就是京沪的明天,更何况2014年在严控特大城市规模的思路下,京沪对非户籍人口的流入和居住纷纷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现如今,决策者必须摒弃中国人口众多,要防止流动人口拼命往大城市挤的错误观念,中国东部地区面临的问题恰恰是进一步城市化过程中没有那么多人可供集聚,这势必影响经济效率,从而削弱东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引擎的角色。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今年年中推出的户籍新政,是否有必要如此严厉地控制特大城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