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口危机缓解

发布日期:2016-06-22    类别:俄罗斯

俄罗斯出生率一直低于死亡率。由于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同时并存,导致十几年来俄罗斯人口总量不断减少。尽管俄罗斯采取多种措施试图鼓励生育,不过,鉴于老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俄罗斯能否扭转人口问题还令人存疑。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俄罗斯大城市,相亲咖啡馆开始流行起来,在这种咖啡馆里可以随意搭讪自己有意的陌生人。

  除了年轻人,政府官员也欢迎这一新事物。“我们希望年轻人都能解决恋爱和婚姻问题,因为这最终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出生率。”一名莫斯科的地方官员看着约会的男女们,喃喃自语。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出生率一直低于死亡率。由于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同时并存,导致十几年来俄罗斯的人口总量不断减少。估计到2031年,俄罗斯人口将降到1.27亿以下。届时,人口数量将少于19世纪末沙皇俄国时期的本土人口。

  俄罗斯采取多种措施试图鼓励生育。2012年10月2日,俄罗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马克西姆(Maxim Topilin)发布了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并称该数据表明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取得了成功。从数据看,2012年8月俄罗斯共有176300人出生,创造了1991年俄罗斯建国以来月出生婴儿的历史最高纪录(比2011年8月的纪录提高了1.8%)。

  不过,鉴于困扰俄罗斯社会的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俄罗斯能否扭转人口问题还令人存疑。

  “最尖锐的问题”

  俄罗斯人口危机已经严重到不能再严重的地步。1992年以来,俄罗斯人口减少了670万,这还是有赖于这段时间640万外来移民到俄罗斯。2006年5月,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将人口减少问题称作俄“最尖锐的问题”。

  俄罗斯人口持续不振,人们常常归因于苏联解体以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困难。1992年俄罗斯人口开始下滑,那一年死亡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出生人口,成为俄罗斯人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经济困难和社会混乱也导致了大量人口外流,1992年以来也有360万俄罗斯人移民出国,但高达千万的人口减少(占总俄罗斯人口7%)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俄罗斯的低生育率和高死亡率。

  俄罗斯女学者苏梦夏(Larisa Smirnova)认为并不能把俄罗斯人口危机简单归因于苏联解体:“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俄罗斯的生育水平就第一次下降到平均每名女性生2.1个孩子以下,而2.1的生育率是保持人口规模的底线;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已经在俄罗斯家庭中占多数:1979年独生子女家庭占58%,2010年独生子女家庭上升到了65.5%。”

  “我的大儿子在苏联时期出生,恰逢(上世纪)80年代末的出生潮,当时很多人都想要生孩子,如果你要组建家庭的话,很自然就会想要生孩子的。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在1993年,那个时候我们家非常困难,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物质短缺,和其他人一样,我们很难购买到食品。但是这些都不是障碍,我们知道一切都会好的,而且我们很希望再要一个孩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俄罗斯女学者娜杰日达·伊万肖娃(Najezhida Ivanshova)告诉《时代周报》。

  “俄罗斯人有句老话,"钱是可以挣的"。如果能够挣到钱,生活就不会一直那么困难。我认识的朋友们几乎都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有国家的津贴。第二个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国家又开始给孩子们提供补助,但是生孩子的人不像当时那样多了。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伊万肖娃感慨。

  另外,不能否认,在广大的俄罗斯腹地经济确实严重影响了人口的变化。特别是在交通不便、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06年有一篇《西伯利亚的诅咒》的报告,专门论述苏联强行开发乌拉尔以东地区的不智,并以苏联解体后这些地区迅速“无人化”的现象作为论据,远东和西伯利亚出现的大量“空城”则为现实佐证。如今人口仅有640万的远东地区仍面临着人口萎缩,许多地区“无人化”的趋势在持续。俄三大社会调查中心之一“社会舆论调查中心”专门在今年APEC峰会之前作了一番调查,发现40%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民众欲迁往他处居住。基本生活条件的缺乏和发展道路的不畅,是这些居民想搬迁的主要原因。

  珍惜我们的男人

  除了钱的问题外,酗酒等社会病的蔓延,医疗体系的恶化也在侵蚀着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俄罗斯人的寿命不长,死亡率还颇高。现在的平均寿命只有65.9岁,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下降,很多男性甚至活不到退休年龄,男性平均寿命排在世界第134位,而女性的平均寿命则排在第100位。

  伏特加等烈酒对此颇有“贡献”,俄罗斯作家谢尔盖·马克西莫维奇曾经在《该戒酒了》一文中讽刺,俄罗斯男人中“最好的一份”(即能够给国家带来最大帮助的壮丁),我们国家“纯粹的男子汉”其实直到死跟贡献都没什么关系,他们太爱喝酒了,喝了酒喜欢醉驾,或者找别的刺激,结果一命呜呼。

  这甚至在俄语中诞生了一句谚语:珍惜我们的男人。表达了俄罗斯社会对男性健康和生存的担忧。

  “酗酒问题的确存在,同样还有滥用药物和吸烟问题,不过这不仅仅是俄罗斯的问题。这的确是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尤其是男性。近年来由于车祸和其他的一些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也不少。”伊万肖娃表示。

  男人酗酒导致俄罗斯家庭问题严重,很多女性经常被喝得醉醺醺的丈夫或者男友殴打,又或者听到他们因酒醉死亡或者生病的坏消息。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女孩被“伤透了心”,一直不愿意当妈妈。

  在日本、韩国等东亚的发达地区,少子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妇女缺乏生育的意愿。而俄罗斯同样有这样的问题,2010年全俄罗斯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的女性中21.5%没有生育过。

  关于俄罗斯年轻女性不愿意生育的问题,伊万肖娃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不愿意生育的原因有很多,如上所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完整的家庭,很多孩子是由单身母亲养大的,这样的家庭在俄罗斯有很多。”

  “英雄母亲”重现

  尽管面临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为了增加人口鼓励生育,俄罗斯政府还是一直绞尽脑汁。2006年到2007年,俄罗斯政府设立了以提高人口为目标的政策,并通过了相关立法,大大增加了对生育的父母的财政补贴。


  俄罗斯是世界产假最长的国家之一:母亲可以休全额津贴产假140天(2012年最高额津贴是36563卢布—约合人民币7312.6元),产前和产后各70天。另外,140天后产妇可以继续休假到小孩子一岁半,领取原工资40%的津贴(按休假前两年平均收入来计算)。最后,根据1989年已经生效的法律,产妇还可以继续休一年半的假期,直到小孩3岁,雇主必须在这段时间保留职位,不得解雇她。

  俄罗斯还恢复了一些苏联时期的做法,生育子女多的妇女(目前是十个孩子),被当做“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

  “英雄母亲”这个称号,老一辈中国人并不陌生,甚至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也曾引入过这个制度。该称号制度于1944年6月8日开始实施,背景是二战中苏联急需大量的人口补充兵员和生产。当时辛苦抚养下一代的父母均可获得荣誉勋章,友谊勋章或者国家功勋奖章。苏联时期还曾经设立过“英雄母亲”和“光荣母亲”勋章(共分三级)。其中“光荣母亲”勋章设立于1944年,用以奖励那些生育了7-9个孩子的母亲。20世纪40年代获得这一勋章者可以从国家领取一定的补贴金。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废除了这种勋章,但在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一系列独联体国家保留了这种勋章。

  除了中央政府的激励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奇招。比如,根据特维尔州一项将在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法律规定,第三胎父母将额外获得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万元)的生育资本;别尔哥罗德州政府则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小洋楼和小轿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

  不过,伊万肖娃指出社会保障措施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充足。“年轻夫妻通常面临着收入较低的问题,此外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够。尽管近几年政府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支出会由政府来支付,但是物质支持仍然不足。特别是昂贵的住房,如果没有父母支持的话很难买到。银行贷款的利息太高,托儿所的费用也非常高。很多夫妻都想要先物质独立,然后再生孩子。年轻的女性也想要先取得工作上的晋升然后再生孩子。将工作和抚养孩子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现在很多女性都拥有更高的学历,渴望有一份好工作,所以不打算这么快就生孩子。”她解释。

  在种种措施的激励下,俄罗斯的生育情况有所改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前部长塔蒂亚娜(Tatiana Golikova)称,统计数据表明俄罗斯2011年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1.606。比起1999年1.17的生育率,生育奖励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也有分析指出情况并不应过分乐观。这是因为:首先现在的人口增长很大程度在于80后育龄青年的贡献,而上世纪80年代初是苏联生育率的高峰,高峰一过好景不再;其次一些70后度过经济困难时期后,推迟到现在刚刚生育;最后下一代母亲是90后,即使有更高的生育热情,也难以继续维持人口的增长。而且从整个国家角度来看,2.1的生育率是维持人口数量的基本必要条件。而现在的俄罗斯,即使是比较乐观的统计数据也只有1.6,仍远远不够。

  另外,因为有研究认为那些男女较为平等的国家,如北欧国家等,生育率反而高过这方面落后的国家,如葡萄牙、希腊、匈牙利乃至日本、韩国等。因此俄罗斯的人口政策也开始有一些体现男女平等的规定。1992年开始,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俄罗斯法律允许父亲休产假。2010年的投票显示,70.2%的女性(包括怀孕和带1岁以下的小孩)希望她丈夫休产假。

  苏梦夏认为,和单纯的生育奖励相对比,上述“社会现代化对生育率影响”的概念才是真正解决俄罗斯人口困境的关键所在:欲提高生育率,请先提高女性地位和工作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