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发展带给我们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04-28    类别:人口问题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都标志着进入了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我国在1999年以快于西方发达国家2.6~4.3倍的速度进入到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且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老龄化国家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年人口的增量和绝对数量比较大
    截止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6亿,约占13亿总人口的12%,据预测,未来1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约占届时总人口的17.2%,我国老年人口将净增1亿多,平均每年要增加596万人。从2021年到2050年,伴随20世纪两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开始进入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加速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在2050年将达到峰值4.37亿,约占那时总人口的31%。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龄人口的1/2,比目前英、法、德、日、意五国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二是我国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到40岁,200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提高到71.4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中家和地区高7岁。又据美国中央情报局2007年6月的最新档案显示,在全球人均寿命排行榜中,欧洲小国安道尔居首,国民人均寿命83.52岁。我国排名第103位,国民人均寿命为72.88岁。短短不到五年,我国人均寿命又前移和增帮了不少。统计资料还表明,我国从1982年到199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4.62%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3%和发达国家平均2%的水平。2000年世界8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为600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98%,而我国有1343.4万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07%。预计到2020年,世界80岁及经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5%;而我国将有3067万人,点世界8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的27.88%,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5%,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三是“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上在5000至10000美元,目前平均已经达到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值仅有800多美元。在世界上现有70个老年型国家中,我们中国排名倒数第四,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三国一起,是非常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即使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2000多美元,距富裕和发达有相当大的差距。2004年6月3日《参考消息》有篇文章叫《“未富先老”敲响中国警钟》,全文报道了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对迅速到来的老龄化将给中国造成困境的忧虑,并发出“青春中国”将逝,“老龄中国”已至的警言。
    四是“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长
    根据2006年上半年在大中城市做的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令人十分吃惊。北京市安德里社区老人55.63%是“空巢”,沈阳市铁西区康宁社区和太原市杏花岭区锦绣园社区“空巢”老人更是分别高达73.18%和71%。“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五是农村养老问题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迁移流动,多达1.4亿的青壮年农民涌向城市,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独立和只与配偶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在逐年上升,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却在日益弱化,很多农村老年人因此而失去了生活保障。仅从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在农村抽样10401名调查对象中,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45.5%,三餐不保的占5%,年节饮食与平日无区别的达到16%,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老人没有替换的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高达86%,人均年收入(含粮、菜)仅有650元,农活85%自己干,家务活97%自己做。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缺陷比较严重。
    六是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很大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心理承载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在慢慢下降,需要帮助、关护和养老护理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间利益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引发了许多矛盾。如:经济发展、效率优先与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和改革成果同我国实际国情的矛盾;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家庭养老的矛盾;寿命延长、“康而不康”与医疗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老年人同中青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二元经济体制下我国庞大农村老年群体的贫困预防等等。对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据调查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年增加。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平江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均高达90%以上,但是,从总体看,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不足,服务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是“短线”之中的“短线”。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2004年9月7日《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公布,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数112.9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8.4张,仅占老龄人口总数的0.84%。发达国家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30~50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的20%~3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在12%~18%,而我国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人员仅占总人口数3.9%,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和其他多种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全国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接近一半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没有建立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农村乡镇就更少了。需求与现状两相比较,我们与国际社会机构养老的差距非常明显。
    从我省情况看,差距更大,形式更严峻。据统计,到2007年底,我省老年人口为296万人,占当年全省2617.16万总人口的11.3%,65岁以上老年人为196万人,占7.5%,是一个完全老龄化省区。2007年底,兰州市人口为42.4万人,占当年有统计352.1万总人口的12.04% ,老龄化程度是全省最高的。我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经济实力与中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都排在全国靠后的位置,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很低,在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也比较突出。点缀在兰州、天水等几个主要城市的社会机构养老服务业也是近几年缓慢发展起来的,且规模都不大,设施条件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大大小小社会养老机构113个床位数4016张,占全省老龄人口的1.3‰,比全国平均8.4‰的低水平还要低很多。兰州市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社会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全省算是比较好的,但从统计到各类规模大小不等的养老机构约有46个,床位数2461张,占全市老龄人口的0.58%,供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由于我省的财力所限,这不多的社会养老机构中,公办投入的只占很小比例,绝大部分是民间个人出资兴办的。然而,即是这样较小规模,大多数养老机构由于投入跟不上、设施条件配不齐、护理人员顾不起、以及入住率低,投入运营成本高而举步艰难,也使许许多多想住又住不起的老年人望“寓”而退。可见,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形势十分紧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