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增长低于预期 政府新举措引关注

发布日期:2016-03-14    类别:人口问题

随着中国高层领导人计划在近日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章程,《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国”正在讨论一个偏离官方预期的特别领域:中国的人口增长。

10月29日称,“学习大国”发表的文章称“十二五”计划说到2015年中国的总人口应该达到13.9亿人,代表着7.2%的人口增长率。但2015年的实际人口数据有可能比这个数字少1500万——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只有5.2%。

报道称,此外,人们还日益担忧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可能比政府预计的更快。最初,中国官员估计本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顶峰(正如联合国统计数据估计的那样)。现在,人口的下滑似乎必然会开始得更早——有报道说到2020年就会开始下滑。

夏威夷大学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梅森帮助组织了一队研究人员来调查低生育率何时会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梅森在《中国日报》的专栏文章中总结道:“超低的生育率——总生育率在1.5或更低水平——会造成问题。”中国的生育率可能已经跌到这个数值之下——清华一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2012年在《中国经济季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中国的总生育率已经位列全球最低水平,只有1.4。

报道称,还表示,自2001年发布第十个“十五”计划以来,中国领导人过高估计了本国的人口增长。他解释说,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政府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是控制人口增长——那意味着低于预期的人口增长率被视为是政府的一项成就。但一再被高估的人口数字可能解释了为何中国直到现在才认识到它面临的人口现实。

在2013年的三中全会上,中国宣布允许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生两个孩子(此前的政策是,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才能生两个孩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表示,在当前的两孩政策下,劳动人口和生产都无法达到最佳数字,所以原先的计划可能已经过时了,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报道称,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对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宽并没有在现实中促进人口增长。今年早些时候《外交学者》的一篇文章表示,在中国当前的政策下有资格生两个孩子的夫妻中,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生二胎。即使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也不太可能减缓中国人口的下滑;正如梅森所表示,在“两孩”政策下,生育率必将低于更替水平。很多中国夫妻——特别是那些在城市中生活的夫妻——似乎对拥有一个大家庭不感兴趣(世界各地的发达国家也表现出这种趋势)。

由于生育率低下,中国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据《南华早报》报道,从2013年底到2014年底,中国16岁到59岁之间的人口——即潜在的劳动人口——减少了370万。与此同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增加了超过1000万,现在占中国总人口的15.5%。中国的劳动人口将继续减少——同时老龄人口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会占中国总人口的25%。

报道称,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其变化速度似乎超出了北京的预期。现在的问题是,共产党领导层将采取什么新措施来努力遏制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下滑的趋势。

中国人口增长低于预期 政府新举措引关注

 

近年来多次呼吁中国政府继续放松生育管制,将现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变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他的这篇最新文章及观点已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中国如果错过了当前放开二孩政策的最后“窗口期”,即使以后鼓励生育,由于育龄妇女急剧减少,恐怕也将于事无补。报道称,这篇署名文章引用作者及其他学者研究数据,预测2012年后中国将出现招工难、娶妻难和养老难三大问题。 其中, 20-59岁劳动年龄人口到2030年只有7.64亿人,将比2010年时减少6900万人,降幅达8.3%。2021年后,20-34岁的青年劳动力将呈悬崖式下降,2022年至2025年4年间,每年将净减1100万人以上,从而引发“招工难”。

其次,到2020年,“娶妻难”将拉开序幕,到2020年,24-28岁男性有 4900万人,而22-26岁女性只有3900万人,男比女多了1000万人。文章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0%,家庭和社会都将面临养老风险的冲击。

报道称,建议中国借鉴韩国经验,运用法律手段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并设立促进性别平等的专门政府机构。

针对“招工难”,网友“艾蕙迪琳”说,现在我才37岁都被嫌弃年龄大,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又说招工难了? 网友“杨树4214”则表示,多少大学生没工作,所谓的招工难,只要是正规工厂没见缺人的,缺的是廉价劳动力。

还有网友表示,仅仅呼吁生育二孩是不够的。网友“咆哮哥”表示,(不生二孩)因为现在养不起二孩。网友“一叶孤舟”也说,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养不起。网友“uxianxin”则问道,生第二个孩子,你每个月给多少补助啊,产假和育婴假是几年啊?(补助应该)每月最少500元。

中国人口增长低于预期 政府新举措引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