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关于人口问题的访谈(2)

发布日期:2015-10-27    类别:人口问题

  解说:

  被采访的吴婆婆曾对吴治平抱怨,养儿子只落了个名声,要是养四个姑娘会是这样吗?

  吴治平:

  吃饭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差的也是老人,有的娶新房的时候,盖新房的时候,他们自己给自己盖一个偏房,我就问他偏房是谁住的?他说都是我们自己住。我说为什么楼房不住,要住偏房呢?他说楼房是给儿子和媳妇他们住的。

  主持人:

  刚才这个片子,虽然是一个村庄,但是一个缩影,以前到农村采访也见到很多老人的生活状况比这还要差,农村为什么要出现这样一个状况?

  白岩松:

  因为整个时代的变迁,很多年前的时候,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当中,由于经济的命脉,包括村子里头的这种孝文化,那种制约,因此老人是相当有地位的,像一是孩子孝,二是想不孝也很难。但是现在在中国的农村经济的大权已经慢慢掌握到了孩子的手里,因为孩子出外打工,他支撑着这样一个家庭,儿媳在家里头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过去是儿媳怕婆婆,现在相当多的农村是婆婆怕儿媳。那么这样一种局面,老年人又不愿意,哎呀,好像我成了孩子的拖累,甚至这些年陆续出现了很多在农村老年人自杀的这种状况,其实这是养老一个特别让人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悲剧性的结尾。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种巨大的变革的面前,我们要有几条路同时走,一条路大家其实刚才我们也做了节目,关于现在老年人新的养老保险的问题,慢慢也开始跟城市来接轨,那这会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来说,我觉得在农村也要试行,在新农合的基础上也要尝试不增加床位的养老模式,但是带有一定的社会的福利性质。另外从一个大的社会角度来说,必须国家在政策上,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允许各种各样民营资本进入,那么民营资本来做养老的工作的时候,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补贴,否则这是一个微利的行业,人家不愿意干。

  我举一个例子,说北京今天有一个很让人羡慕的事,当然全国有几个北京啊。“9064”这里头,老年人社区养老,集中养老有新的模式,60岁到79岁的重残老人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发一百块钱的服务券,这一百块钱可以买服务,这是将来一个很大的模式。

  主持人:

  应该说农村养老曝露出很多方面的问题,怎么样来面对呢?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社会工作者,吴治平女士,她也是中国乡村妇女调查的作者。吴女士,你好。

  吴治平: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看到您关于很多这方面的调查。现在农村养老所曝露出来的问题,怎么样来解决,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吴治平:

  我感觉到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一旦子女不孝,老人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国家和政府要从社会保障制度上来保障老人的权益。所以我在调查中,农村的老人特别盼望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老人相同的养老金的待遇,所以我认为国家的养老保险和最低养老金的保障制度,也应该尽快地惠及到农村所有的老人。

  主持人:

  刚才提到根本的,那么从其它方面,哪些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努力?

  吴治平:

  其它的方面,一个是农村的养老还需要组织团体的力量,光靠老人孤军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譬如说村两委会他的职能转变,他要在养老的问题上要有所作为,要对于养老的给予支持,给予倾斜,还有也可以把农村的老人,自己组织起来成立一批养老协会等等,这样的话,把他们组织起来,比靠个人单独的力量要好一些。

  主持人:

  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钱的问题,那么谁来照顾呢?

  吴治平:

  谁来照顾呢,当然是农村妇女啊,现在到城里做家政工,照顾城里老人的大多是农村妇女,那么将来照料农村老人,她们也应该是主力军。刚才你们播放那一个村的几位妇女现在已经组织起来了,她们在积极地筹划建村的社区养老院,还有河北省乾安县的材源村,村委会的女会计已经建起了社区养老互助中心,目前她们选了三个农村留守妇女,有爱心、有同情心,也有孝心的留守妇女来照料十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主持人:

  这样就从物质上包括从生活照料上都解决了问题。岩松,吴女士刚才也进行了调查方面的分析,你怎么看她的说法?

  白岩松:

  在最后的节目结尾处,我不想直接地接,我只想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计划生育是国策,计划生育是政策,但不是铁板一块,一定会随着人口年龄格局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什么时候变呢?是宁可早一点变还是晚一点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应该允许社会民间的资本进入养老,在国家确定了是国家战略和大的政策方向下,中国的事政府一重视就好办,但是在各种资本进入的时候,我们也是否可以宗教的、团体的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我更主张的是不增加床位的养老模式的尽早建立,在城市的叫社区模式,在农村的像刚才大姐讲的,当地的农村妇女,她正好解决不了劳动力的问题,但是用市场的行为,购买服务,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那么这些人在城市里,四零、五零人员就进入到了社区养老,而且不增加床位,还在你们家住着,但是我给你一天提供服务,送餐等等,北京就打算这么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我国人口增长大幅放缓养育成本高致生育率下降

  养育子女成本上升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人口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所关心的几乎都是如何才能把中国的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以内,似乎没人为人口下降而担忧。老龄化、少子化、低生育率,在国人看来仅仅是欧洲人和日本人为之苦恼的问题。然而近年来人口学研究的结果却不断反馈回一种截然相反的信息:中国可能正在走上与欧洲和日本相似的道路,甚至会出现短期内难以扭转的人口负增长局面。而如此的人口变局又将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构成多大挑战?一时间,人口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关乎整个民族发展的高度上来。

  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

  据中国人口协会网上的数据显示,整个亚太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年均人口增长率已经降至1.1%,虽然人口死亡率降低了,但出生率降低的速度更快。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整个亚太地区的产妇人均生育2.4个孩子,而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这一数字为2.9个。太平洋(601099,股吧)经济社会委员会出台《2008年亚洲及太平洋统计年鉴》中指出“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维持稳定的人口水平所需的人口替换率(2.1)的标准以下,就代表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出现下降”。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的下降已导致人口增长的放缓,此后这一状况维持了近20年。而目前中国妇女平均的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在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孩子的总数不到1.5个,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生育率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口会以平均每30年减少四分之一的速度下降。

  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莱因博士曾提醒中国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口增长减缓的确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在经济上获益。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自八十年代起,日本也正是因人口增长减缓而导致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和劳动成本增加,从而拖累了经济发展。虽然这样的变化总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中国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在几十年内重蹈覆辙。”

  多方原因降低生育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然而提及生育率的下降,有专家指出,这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其原因也非常的多样化。

  来自多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都曾表示,新经济体的崛起与全球化大趋势对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了直接原因。美国前任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卖命工作的诱惑——新经济的矛盾与选择》一书中指出,随着工业国家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有钱人因忙于赚钱和享受而无暇生育,而穷人却因养不起而不敢生育。

  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的两名教授则提出了“教育具有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功能”的说法。随着教育在妇女群体中的普及,社会与家庭分工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调查显示,近年来,女性生育年龄与其受教育程度是呈正比的。而离婚率的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国人的平均生育年龄。记者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也注意到不少网友还表示“在不愿意生育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在于付出成本过高。生一个孩子也许还容易,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育一个孩子的花费之大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北京女子医院的一名医师也对记者表示:“在日益增大的压力之下工作生活,令许多处于生育年龄的人多少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选择晚育、不育或者出现受孕困难等情况。”

  经济和自然都需“以人为本”

  虽然,重视人口安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古时候的中国,民间曾盛传“财丁不能两旺”的说法。而现实中的例子似乎也都遵循着这一准则。在世界范围内,总是富裕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在逐步下降,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却增长迅速。就是在中国,也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生育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于是“人口爆炸”等有关人口膨胀的预言一度让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人口问题依然是人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是问题矛头指向的不再是人口膨胀,而是人口的缩减。

  日本在去年的国情报告中指出,人口问题势必对今后日本综合国力、产业竞争力以及科学技术人才产生严重影响。缺乏劳动人口以及科技产业人才,将成为今后长久困扰日本的最大难题。也有统计显示,退休年龄在欧美国家已经一再延长,甚至连终生就业也可能成为一种模式被延续下去。而这一问题在中国也已造成了年轻人就业的极大压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对人口一味的控制势必会影响社会进步的正常节奏。同时,生育繁衍也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类是无法与之对抗的。

  关于计划生育该不该继续的争论已越来越多,对此,计生委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就算现在鼓励生育,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目前的社会人口布局现状。中国依然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我们鼓励适当地提升生育率而并非盲目通过生育引起再次的人口膨胀。”

  林磊,今年37岁,在某知名国企担任中层管理人员,妻子是当地政府公务员,双方结婚多年,却一直未有子女。“刚结婚的时候觉得彼此还年轻,想打拼几年等事业基础牢靠后再考虑孩子问题也不晚,没想到一拖再拖,现在想生却生不出来了。”林磊烦恼地说。

  每每被夹在上班高峰期的人潮中缓慢而又有序地前行时,总会听见有人无奈地感叹着:“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空间越来越狭小,“人多”成为让国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事实。然而令人惊讶的事实却是,自从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从1.19%骤减到0.52%。在出生率不断减小而城市却在不断膨胀的现实中,中国的人口形势究竟如何?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延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