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巴厘岛再读窄门文化

发布日期:2016-03-08    类别:各国风情

艺术巴厘岛再读窄门文化


   这里的女人都带着花,这里是一片热气腾腾的土地,肌肤始终有着被蒸腾的感觉,于是在外衣的包裹下汗水开始骚动,这便是我初见巴厘的感觉。到达登巴萨机场(DPS),从出飞机舱门就开始感受滚滚的热浪,以及扑面而来的鸡蛋花香。
    许多人想到巴厘岛,就好像是来到了蓝天、白云、椰林沙滩的海岛,在去巴厘岛之前我曾去过不少海岛,这里的海岛并没有带给我多大的惊喜。反倒是有着“文化心脏”之称的乌布(Ubud),让此次路途的记忆满载而归。
    我有幸在乌布遇上一场盛大的节日,道路两旁挂满了祈福灯篙(Penjor),家家户户门外大约二层楼高的竹篙,悬挂着用薄薄的椰子叶编制的灯笼,颜色式样各异,随风摇曳生姿,甚是好看。我一直以为,生活在阳光充足地方的人都拥有超乎常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尤其对色彩的敏感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灯篙下彩色的门瞬间转移了我的注意力,不仅大胆的色彩运用吸引了我,更意外的是这里的门比平日所见的门窄小很多,且门上精致的雕刻工艺大约是我所见过的门中,拥有着最繁琐线条的一种。门板上层层叠叠的雕刻花纹,精致、繁复,让人不禁感叹当地人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听闻当地印尼朋友说,窄门在皇宫、庙宇与老建筑中常常能够见到,在他们的概念里,恶魔的身躯都比较高大,他们笃信这样狭窄的小门,可以将身形高大魁梧的魔鬼拒之门外。当然,对于我而言这种说法过于魔幻,更多的是源自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还有另一位当地朋友给出了一种更符合逻辑也更实际的说法——因为门的间距相对狭窄,意味着只能容许一人通过,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抱着相互尊重的态度,让一人先行,一进一出,不至于拥挤,倒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平和相处的关系。
    巴厘岛是印尼群岛中唯一信仰阿加玛印度教的岛屿,神的影响在巴厘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认为神存在于每个角落,因此随处都会看见抱着花与祭品的姑娘在祭拜神明。对他们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献给神的祭品,而艺术则是一条接近神的道路。在乌布这个蜚声世界的艺术村,人们热爱艺术就犹如民族本身对宗教的信奉,仿佛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够创造美的双手。乌布就好似一个在热带植物披覆下的艺术馆,混合着奇异、浓稠又古朴神秘色彩。早已听闻这里艺文鼎盛,是文艺青年的天堂,但只有来了才能真正感受这一片神秘的绚烂。曾听说在乌布旅行,就是从一间精品酒店逛到另外一间,每一个酒店内都能看到风格不一的窄门,或繁复华丽,或简单古朴。推开一扇又一扇的窄门,用门框做相框,抬眼便是梦里寻它千百度的风景。这是一块奇妙的地方,曾历经灿烂与辉煌,也遭遇异族入侵的创伤,因为有着历史的印记,所以在行走过程中总能发现种种惊喜。
    沿着乌布的主干道,在葱郁的绿植包围中漫步,走过风情万种的街巷,目之所及便是狭窄的门头、神龛旁的鲜花、斑驳的神像,好似一次梦游仙境的探险。不到10分钟就走到了乌布皇宫,皇宫的入口处有两半对剖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门,造型像被劈开的小山,被当地人称为善恶门(Candi Bentar),也有人说是阴阳门、生死门,这在巴厘的庙宇中非常常见,也算是当地特色的风景。善恶门中间的通道也很窄,几乎只容许一人通过。相传是当年巴厘大神为了大众出行方便,将挡在前面的大山劈开两半,被劈开的山向两边移开,让出了路,形成一道大门。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平安通过,据说邪灵通过时,两座山又会重新合并起来,把邪灵夹住。也有人认为,这样的风格跟当地的传说有关。通常善恶门后还有一堵矮墙似的屏风,人要进入必须绕行。富裕一些的家族,或是庙宇更会在这堵墙上贴上了神兽“巴龙”。相传恶魔只会走直线,如果它走进了窄门,碰上了这堵屏风,又有神兽阻挡,就只能回头了。穿过善恶门,走进皇宫的庭院,看着这个始建于16世纪的建筑,共60间房,雕廊画栋的庭院、金箔装饰的门庭奢华大气,肃然起敬。皇宫内的窄门就不似民居的窄门那么朴素了,雕花更为繁复,加之表层涂抹的金色让现在这座集巴厘岛木雕艺术之大成的艺术宫殿即使已不再归被皇室拥有,却仍可依稀想象当年的繁茂。
    看过那些形态奇特的庙门廊柱、神像雕塑,生满苔藓和被闷热侵蚀的古墙,混杂着飞扬的尘土,再穿越五彩斑斓的街道,与各色人种擦肩而过,常见路人温良神情,处在闹市也是一副安然模样。墙上的涂鸦、皇宫庙宇的雕刻建筑、精致的门饰、栩栩如生的雕刻、本土味的绘画、惊喜的手工银饰……散落在各处的艺术让人沉迷,无一不散发着巴厘岛特有的气质。
    走累了,来街角一家咖啡馆坐下,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香香的味道。有人说,那是角落里静静盛开的鸡蛋花,也有人说,那是祭拜神灵的香火。坐在路口发呆,一边欣赏过往路人,一边品味浓郁的当地咖啡……
    在我眼中,巴厘岛的一切,都是与时间抗衡的艺术,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当看到每一件别致的工艺品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欣喜。那些独一无二的艺术纹理之中,蕴含着昔日质朴的诗意,以及有待重新发现的、与传统相关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