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5-01-09    类别:中国

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

1. 为何要关注朝鲜族

在考虑全球性人口移动的问题时,对朝鲜族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朝鲜族占192万人,这与全国总人口13亿相比,其规模如同沧海一粟。但从流动人口的比率来看,如今的朝鲜族是向国内外人口移动最为活跃的民族。

在朝鲜族总人口中,现50万人移居东北以外的沿海城市和大城市,60万人居住国外。其中与外国人结婚女性超过7万人。朝鲜族虽然不属于主流社会的大多数民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向国内外大规模迁移是个极为罕见的现象。迁移现象迅速扩散,给少数民族群体的凝聚力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由此,研究朝鲜族的人口移动可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价值。

(1)以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作为课题,有关注它的价值。特别是全球化的社会里面临诸多问题的少数民族的动向进行考察,将会带来很大的启示。

(2)朝鲜族自身意识到自民族有解体的危机。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这个危机的呢?或者是否选择现实的生活方式?在探讨离散族群存续的方向性方面引起关注。

(3) 移民一般在迁入地形成聚居区,构筑网络。那么,迁移到不同区域的朝鲜族,有怎样的特点呢。在一个社会里,血缘(同族)、地缘(同乡) 、业缘(同业)、学缘(同校毕业)可以起到互助的作用的研究,还有在「异乡」生活的人群与「故乡」相关的研究,维系或重新建构民族的自我同一性和民族文化。

在亚洲,有各种各样的移民现象。朝鲜族流动性大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殊和利于朝鲜族移动的条件。

(1) 朝鲜族是中国形成国民国家的过程中从外部流入并定居的群体。不是他们的居住地不是被归属于别的民族国家,也不是从主流社会分出来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今日的朝鲜族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的子孙。

祖先的故乡是国外(朝鲜半岛)。因此,以1992年中韩建交为契机,与韩国有血缘关系的朝鲜族比较容易到韩国打工。韩国也制定了接受中国朝鲜族劳动力的相关法规。这样导致了大量移民的发生。现在,生活在韩国的朝鲜族已达到40万人。

(2) 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和过程,除了朝鲜半岛以外,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诸多国家也都有朝鲜同胞。这给他们提供了依靠在外同胞向海外流出的有利条件,促使他们扩散到韩国以外的诸多国家。

(3) 改革开放后,开始有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韩国企业也谋求廉价的劳动力和流通渠道,到中国来投资办厂。因语言容易沟通并对同胞的信赖和安心感,很多韩国企业雇用朝鲜族。因为在城市里就职的机会增多,这样促使了朝鲜族向国内的沿海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地区迁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并不只限于朝鲜族,在全国都有这种现象。然而,从上升机会多和人口迁移的规模上,朝鲜族远远超过其他民族。

(4) 朝鲜族在少数民族当中被称为重教育的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升学率很高。从整体上,教育文化水平高,越是学历高他们的志向也会指向更高的目标,从而寻求去海外留学的年轻人也很多。由于对朝鲜族来说掌握语言相对容易,所以到韩国和日本的人占多数。到韩国留学,还可以享受到优待朝鲜族的奖学金制度。

在朝鲜族的故乡东北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低,他们不得不放弃发展可能性不大的农业。在当地除了农业外,没有别的产业,因此雇用机会也少。他们面临不得不出去打工,但这种迁移并不是日本殖民地时期出现过的〈被动的・强制性的迁移〉(forced migration),也不是受国内压制而出现的难民型迁移。

在上述四点特殊和有利于朝鲜族移动的条件下,现在,朝鲜族的移动是寻求经济利益和生活质量向上的〈能动的・自发性移动〉(willing migration)。特别是20、30代的年轻人,这种对追求社会地位的上升志向很强。

2,朝鲜族社会的空洞化

据统计,2007年现在朝鲜族的城市常住人口占60%以上。结果,加速了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社会群体的空洞化,出现了解体现象。这意味什么呢,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内容。

① 人口减少

人口的减少有两种原因。其一是,朝鲜族的出生率比汉族和其他民族低。其二是,移居等人口迁移现象。

现在,居住传统地区的人只有35万人,大部分离开原来的居住地。通过人口大迁移,现在松花江辽河流域40万人,京津地区15万人,黄河下流地区(山东)20万人,扬子江下流地区5万人,珠江三角洲5万人,其他地区5万人。在过去,朝鲜族只生活在东北地区,现在发展到全国上述五大经济发展地区都有朝鲜族。

90年代,朝鲜族女性在国外和国内城市的主要从事服务业,比较容易就职,因此,比男性容易迁移。大量的结婚适龄期的年轻女性流向国内外,剩下从事农业照顾父母的男性面临结婚难的问题。其结果,引起了人口减少现象。

1996年现在,20~30岁的朝鲜族女性19万7千人中,5万人嫁给了韩国人。这说明4人当中有一个人与韩国人男性结了婚。

② 家族的分散

与①相关的现象。寄居在家乡,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形成典型的少子高龄化社会。父母出去打工,经过一段时间生活安定下来,孩子领到城市,但没有充裕的生活条件,老人和幼小的孩子不得不被遗留在故乡。

③  离婚率的增加

2000年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口比例38%,而离婚率占46.9%。并且从2001年到2005年之间,离婚率不断上升。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夫妻分离家庭的增加是其原因之一。

④  民族学校消失的危机

国内的朝鲜族学校1998年有908所,而到了2005年减少到448所。在7年间减少一半。父母考虑将来孩子的升学和就职,把孩子送到汉族学校。

⑤ 朝鲜族农村共同体社会的瓦解

长期在外打工者,其大多数人将农地租借给他人。失去了与祖先相连的土地,形成民族自我同一性的农村共同体社会也随之瓦解,所谓的「故乡」也消失了。

⑥ 自治权丧失的危机

中国的行政制度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口比例至少要超过三十个百分点。而朝鲜族居住最多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7年9月末现在,朝鲜族的人口比例已下降到37%。

⑦ 民族语言丧失的危机

只要在中国生活,不精通主流社会的语言,在教育或就职方面都会遇到不利。迁居到城市,离开汉语无法生活。因此,现在不会讲母语的朝鲜族越来越多。

⑧ 传统民族文化消失的危机

以农村共同体社会为中心维系下来的民族文化,经过家族分散、共同体的解体,使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面临危机。

3,两种不同的朝鲜族共同体社会(community)

中国朝鲜族共有两次离开故乡。第一次是19世纪末以后,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的时期。第二次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的时期。离开故乡的朝鲜族,并没有把故乡完全丢弃。失去故乡就等于是丧失整体性。怕失去故乡的朝鲜族,想要在故乡以外的地方在建故乡。那就是Korean town的形成。

看一下,文银实曾调查过的黑龙江绥化市兴和乡(注1)。

在兴和乡,户籍上的总人口为 3700人左右。而实际上居住在兴和乡的人口只有总人口的一半。1996年,迁移到国内城市的人口比例分别是:北京22人,天津20人,上海10人,吉林52人,大连37人,沈阳47人,其他地区269人,共计457人。现在兴和人居住比例最高的是青岛地区,青岛地区是韩国企业最多的地方。从这里可以推测,上述的其他地区269人当中大部分人移居到青岛。

1996年迁移到国外的国家及人数是:韩国337人,俄罗斯16人,日本3人,利比亚20人,其他国家21人,共计397人。韩国占绝大多数。

1998年全乡劳务输出人员有1200人,其中国外513人,国内678人。2003年全乡劳务输出人员达1513人,占全乡劳动力的73.3%。

根据文银实的调查,现在生活在北京的兴和乡人有100人左右。2005年在北京建立兴和同乡会。在这里的同乡会,经常组织运动会和联欢会,参加家庭的红白喜事。通过运动会、新年会、祝贺会、野游等的实践活动,同乡会成了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的组织。在兴和的时候互相不认识的同乡,在北京只要是同乡就感觉非常亲近,关系也变得非常密切。

2005年由兴和人开设兴和乡专用的网站。这个网站的会员2009年8月已达到777人,占兴和乡总人口的20%以上。他们通过网络与国内外的兴和乡人进行交流。这有很大的意义。网站成了离开故乡者的「故乡」,经过交换情报和近况成为亲密交流的场所。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朝鲜族在迁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共同体社会。

一是住在异乡的朝鲜族建立实体的共同体,在那里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来维持连带感。这种共同体只限于一个地区,但是可以形成面对面,直接相接触的亲密关系。我把这称作 Real Community。

这样的 Real Community,除了同乡人才能参加的狭小的集合体外,还有不只限于同乡意识的民族性(ethnicity)相结合的集合体。集中在大城市的朝鲜族因出生地不同,有必要组织超越同乡范围的集合体。北京、青岛、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朝鲜族企业家协会、朝鲜族老人协会、朝鲜族青年协会、朝鲜族妇女协会、朝鲜族高尔夫协会、朝鲜族足球协会等民间组织是考虑到民族性全体利益而形成的共同体。

另一个是,网上空间的共同集合体。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互相接触,但在假想空间,可以超越地理、空间的隔离来维持连带感。应把这称作 Virtual Community。这不仅起到连接复数的集合体的机能,并且可以连接不属于共同体的个人。超越地缘、血缘等「缘」的框架、在Virtual Community产生全体朝鲜族集合性利益。

通过网络,利用情报化社会的便利,有可能使扩散在世界的民族再构成。 2000年开设的中国朝鲜族最大的网站之一的「MOYIZA」,2007年现在总会员数为20万人,平均每天访问人数为6万人次以上。2008年8月~2009年4月又逐次分设山东、广东、日本、延边、韩国、辽宁、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网点。

此外,2009年4月为了使扩散在全世界的各同胞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形成和发展同胞的商业圈,开设了商业网点(BIZ MOYIZA)。

这种网站,不仅起发信情报的作用,而且通过在站点内开设朝鲜语学习空间,为普及民族语言教育也作出贡献。

兴和乡人离开第一故乡东北,很多人生活在国内的沿海城市和韩国。居住国内城市的人大部分在迁居地定居,迁居地已成为第二故乡。他们在第二故乡结成同乡会,经常展开交流活动来互相确认自己的整体性。这就是 Real Community的机能。

另一方面,在离散的各个地区他们很难忘却第一故乡。从此,他们制作出全体的同乡人能聚集的假想空间上的故乡。那就是网上的同乡会网站。即Virtual Community机能。

那么、这种共同体能不能将民族整体性和民族文化维持下去呢?这也应成为一个课题。问题是 Real Community 或者 Virtual Community 都是「异乡」里的「故乡」,与祖祖辈辈传下来到的土地没有直接相连,不是真实的「故乡」。

第二次离乡而现居住在国内外的移民称之为移民第一代,他们与故乡还保持着精神上的相连。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故乡是与祖先的历史记忆相关的,这一点是阻止民族整体性丧失的最后一个。

但是孩子们,即从移民第二代开始,东北地区将不会是他们的故乡。对第二代来说,现在居住的城市是他们的第一故乡。那么,他们对东北没有特别的怀念。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不可能做到再建「故乡」。

Virtual Community的课题应该是确保管理并运营网络的资金和人才。假如网站只靠个人来运营,要是个人的能力达到极限,它的运营会碰到危机。虚拟空间的形成和消灭都很容易,并且不安定。

还有,上不上网是个人的自由。关心淡薄的人有可能不上网,不关注同乡会。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Virtual Community 不安定。

4、今后的课题

以上讲述关于在中国国内范围朝鲜族的共同体和联系朝鲜族纽带为中心的朝鲜族迁移问题。但是,将朝鲜族的迁移作为国际性移民研究的课题进行考察的时候,今后应注目那个侧面为好呢。

在这里,我想指出〈国际移民〉(transnational migrants)和〈回归移民〉(return migrants)两个侧面。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通过超越国境、文化的秩序的大量的人口流动来维持下来的。越境移民的动向,不仅在经济面上,还深入参与到东亚的政治、文化的秩序,对国家及地区的社会构造自身的变化也有着很大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考虑这种问题上,特别是朝鲜族在以中国国内先进城市为集结点,有必要更进一步向海外扩张的 transnational 的文脉来掌握他们的纽带。

朝鲜族纽带的特征是:

(1) 朝鲜族作为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国国民,大多数民族的汉族为主体的华侨・华人网成为他们网络的基础。

(2) 在北京、青岛、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他们接合和扩大国际网络。

(3) 在它的最上面接合朝鲜(韩)民族连带。

也就是说,巧妙利用中国人的国民性(nationality)与朝鲜民族的民族性(ethnicity),形成了从双方面都可以点击的网络。不用多说,不超越民族同质性的着眼点是不能形成民族的连带。使其导致形成了横竖两空间都有发展可能性的多层・多方位构造的连带。

今日的移民,主要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在移居国取得国籍,他们经常与出身国来往(循环迁移),也有可能迁居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朝鲜族有必要以生活在这种 transnational 的社会空间的流动移民的观点来考虑问题。

关于这一点,特别受注目的是留学生的移动。日本在最近几年间从朝鲜族的传统居住地--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来日的人比以前增多。2006年,东北三省出身约有19万7千人,在日中国人总数约56万人中占35%。从出身地的背景来看,可以推算出其中有很多是朝鲜族。

留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可成为高度熟练劳动移民的潜在源泉。有必要将他们完成学业后的动向(继续停留、回国、还是迁移等)的资料收集下去。

在全球性发展的今天,可以从超越ethnicity 和nation框架的 actor来论述移民。从东亚社会,可以看出朝鲜族的迁移是超越民族及国家的框架和价值观,有着连带〈国际人〉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从〈国际移民〉(transnational migrants)的概念来考察更为适宜。

那种〈国际移民〉也有可能回祖国。特别是因世界金融危机,他们在移居国家失去生活的能力而回国的人很多。这种经济理由外,为了自身和家庭更好的将来而回国的人也在。

近年,从国内外回到东北故乡的朝鲜族有多少人,可能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他们回国后,现在在什么地方、对社会作了什么贡献?回家乡后的适应过程是否顺利?祖国对这些归国人员是如何进行统合和再编?

经济恢复后,从中也出现出国的人员。对他们来说故乡意味着什么,离乡又意味什么呢?这也有必要研究下去。

朝鲜族作为流动性和循环性的国际移民,今后应怎样利用这种活力呢?跨国迁移的朝鲜族,实际上已成为「国际人」,但他们自身是不是还自觉不到自己已成为「国际人」?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他们可成长为东亚的 agent。朝鲜族作为中国公民,在朝鲜半岛、日本、西洋诸多国家积极建立国际关系,站在活跃于促进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希望他们在自觉可成为这种媒介的基础上,希望给东亚和平共存方面多做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