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国正临近人口大灾难

发布日期:2014-12-16    类别:中国

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早些时候推出的“单独两孩”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人口有所补充,但效果有限,为了人民的福祉及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是时候对其人口政策进行反思及大调整了。

中国正不断丧失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口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Nicholas Eberstadt)认为,哪怕北京在当前已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会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下降,因为中国下一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实在过小。

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不仅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还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造成更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增加60%,而劳动人口则将减少35%。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转变给中国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结果预测,计划生育政策最直接的后果,是让中国GDP预计增长速度从2013年的7.2%下降为2020年的6.1%左右。

GDP预计增长速度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了其中的两大因素,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便会失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全要素生产率便随之下降。

在这样的节点上,即使中国政府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经济仍将必不可少地出现波动。为什么?因为即将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劳动力大军的人口已经出生了,他们的人口数量既定,不可能再有增加。

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新生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困扰着很多国家,包括韩国与日本。中国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5个子女,韩日两国甚至比这个水平还低。

然而与其他出生率低的国家不同,中国无法仅仅依靠移民来填补人口空缺。(美国则是依靠移民来弥补本国的低出生率。)中国在移民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让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外困难。

计划生育政策引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包括劳力缺失、女性人数减少、老年人口缺乏年轻人照料等问题。此外,由于女性减少,该政策间接加重了人口买卖等犯罪行为。

若无法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好处—每一位个体能带来的价值—或将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甚至衰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5年,北京需要重新思考政府主导的人口政策。早些时候推出的独生子女政策虽有放松,但依旧不足以解决问题。

为了民众的福祉,也为了更好的经济前景,中国必须调整人口政策。

为何全面放开二胎依然不够

11月12日是“单独二孩”政策公布一周年。“单独二孩”政策意味着夫妇能否生育二胎取决于一方是否为独生子女,这种由出身来决定生育权的做法有悖于公平原则。此外,一些生育期快结束的女性多年期盼能有第二个孩子,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拖延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在新生儿数量长期萎缩已成定局的今天,她们按意愿生育不仅可避免自己终生的遗憾,也可缓解出生人口滑坡式衰减。更有甚者,每晚一年放开,全国预计会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即每一天会多产生200多个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理由付出这种伦理代价。

不过,仅仅放开二胎依然远远不够。实际上,中国的生育率早已处于世界最低之列。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每对夫妻需要生育至少2 .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的可持续繁衍。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1、2012年的生育率(通俗来说即每对夫妻生育孩子数)仅1.18、1.04、1.26,而2012年还是婴儿潮的龙年。在2 .2的更替水平下,即使是1.26的生育率也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出生人口将萎缩43%。

中国文化推崇中庸,在人口政策上,有些人会觉得一胎化太极端,同时又认为全面放开是另一个方向的极端,所以放开二胎自然成为比较稳妥的选择。但实际上,仅放开二胎并没有什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支持,这种折中的结果无论是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还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看都依然是人类历史上最极端的限制政策。

有些人担心,一旦全面放开生育,出生人数会大幅反弹。确实,由于堆积效应,在全面放开生育后的头几年,出生人数会反弹,但幅度有限。根据我们最宽松的估计,全面放开生育后的反弹最高峰的出生人数也远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也预示了这点。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仅70万对提出申请,大大低于官方预期。

最重要的是,不应该把孩子增加当成洪水猛兽。在生育率比我们高得多的西方国家,婴儿潮都被当成社会福祉,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明白,孩子是最珍贵的资源。自然资源可从市场上购买,唯有本民族的孩子需要自己生育和培养。即便应对出生反弹需要一些付出,但未来的回报将远远超过这些付出。现在多出生一些孩子,短期内可促进内需,提振信心,长期更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老化和锐减所带来的危害。

而且,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就是生育意愿较高的农村年轻夫妇,其理想子女个数也不到1.8,比深受低生育率困扰的日本还要低。一般来说,实际生育数会低于理想子女数。比如,日本与韩国的理想子女个数都超过2,但实际生育率不到1.4。而且,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的越南和泰国,其生育率在没有严厉的限制政策下也降到了1.8甚至更低。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从2014至2024年,中国23至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87万降至4116万。这意味着,即使10年内生育率提升50%,年出生人口的崩塌也难以避免。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下,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全面放开生育后新生婴儿的大幅反弹,而是即使放开,年出生人数还是雪崩式坍塌。

从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来说,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因此,应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并在出生人数再度下滑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措施,让普通家庭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生育状态,为家庭幸福、国家稳定及繁荣奠定基础。(南方都市报)

媒体称多个“非独”家庭呼吁全面放开二胎

11月12日,是我国公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一周年。昨天,一封由5000个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下称“非独”)的家庭联名上书的建议信——《非独家庭要求全面放开二胎的建议信》,分别寄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家卫计委。

“非独”家庭心声

在这封建议信中,5000个非独家庭呼吁全面开放二胎;同时立法保障全体公民的二胎生育权。

广州涉外经贸学院经济学教师李润发是联名建议信中来自广东的非独家庭代表。他介绍说,这封信其实今年初单独二孩政策陆续在全国各地实施时就已经草拟好了,因为种种原因,拖到昨日单独二孩政策公布一周年才发出。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此前,全国各地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陆续启动了夫妻双方是独生子女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从2014年初开始,全国29个省、市、区陆续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根据估算,全国约有1100万对单独夫妻将可以从这项政策中受惠。

双独和单独二孩政策先后实施,使得非独家庭感受到了不能公平享受生育权的痛苦。去年就有非独代表致信国家领导人,希望能够考虑到非独群体渴望公平生育权的呼声。

据《第一财经日报》调查,非独群体中有相当比例是70后,其生育意愿相对较高,但却面临着育龄即将结束却不能合法生育二孩的苦恼。

“超低”生育率预警

张萍是北京市昌平区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工,她和丈夫都不是独生子女,属于典型的双非家庭。尽管渴望再要一个孩子,但是考虑到违规生育二孩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处罚,张萍一直在等待国家放开生育政策。作为七零后,张萍既有希望,又有担忧。

“我父母是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就因为这个我就没有权利生第二个?这不公平!”张萍说。每当身边的双独或者单独朋友说起不打算要第二个孩子时,张萍心里总是酸酸的。

联名建议书也表达类似的担忧:“非独群体里临近生育尾声的70后非独还能赶上这末班车吗?最小的70后已经35岁了,女人35岁后,基本上每大一年,怀上的可能性就下降10%;女人45岁后,基本就等于0了。”

联名建议书呼吁,应迅速全面放开二胎

来自湖南的非独家庭代表凤凰(化名)说:“我们非独群体跟双独、单独一样,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有力地支持日渐老龄化的祖国。我们并没有占用更多的资源或者说创造更少的价值,对我们实行有区别的生育政策是不公平的。”

联名建议书发出的一个背景是已经放开的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并没有带来预料当中的出生堆积。以单独二孩政策为例,国家卫计委原本预计“单独二孩”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底,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生育潮并未出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等15名学者曾经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尽快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修改”。湛中乐认为,各地对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不同,以及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政策在事实上造成了公民生育权基于户口、身份和地域等原因的不平等。(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