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内瓦,富翁比失业人口还多!

发布日期:2016-06-19    类别:瑞士

德国杂志«斯特恩»曾经断言,日内瓦的富翁比失业人口还多。而英国演员罗伯特.莫里则形象地将其称为“一个隐秘的财富之城。”日内瓦,作为瑞士第二大城市,一直是全球瞩目的中心,它,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在我看来,只有站在日内瓦万国宫广场的断腿椅子下,才能听清这座城市的心跳。日内瓦,一座只有18万人口的瑞士城市,并不能说是大城市。然而,作为联合国在欧洲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中心,日内瓦俨然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城市。甚至,在挂满各国国旗的联合国欧洲总部的万国宫,还设有一套独立的邮政体系,可以发行自己的邮票,这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这儿是一个“国”。

 

    毋庸置疑,日内瓦是一座极富魅力的城市。

 

    据史书记载,日内瓦的名字来自拉丁文的Genua,在凯撒大帝评价高卢战争(Guerre des Gaules)的文字中首次出现。凯尔特人在公元前500年开始在这儿居住,建造了用于抵御外族侵略的城墙。到了16世纪,日内瓦的商业和银行业日渐发展,成为了当时举行国际交易集市的中心,并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声誉。随着宗教改革先锋加尔文的到来,日内瓦深受其宗教思想的影响,并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逐步发展成一座新教城市。1620年,五月花号的神父带着在日内瓦印刷的、扉页上印有“黑暗散去,就见光明”的英文圣经前往美国,将加尔文的教义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此时,日内瓦的影响力开始逐渐辐射全世界了。

 

    也许你很难想象,日内瓦州直到1815年才加入瑞士联邦, 比苏黎世和伯尔尼晚500年。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日内瓦以及周围的区域都处在萨瓦和法兰西的控制下,直到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日内瓦才有了与瑞士本土连接的陆地通道。今天,当你抵达群山和花园环抱之中的迷人的“La Rade”港湾,面对莱蒙湖上140米的高大喷泉时,在您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瑞士最经典的美轮美奂的画卷。那一刻,没有人会怀疑这里不是瑞士,然而,作为瑞士第二大城市的日内瓦,的确不能称作最瑞士的城市。

 

    日内瓦,是国际化的日内瓦,也是全世界的日内瓦。

 

    自从加尔文宗教改革以来,日内瓦便成了反对旧制的人们的避难场所。这座对各种新事物和先进事物都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城市,有着格外宽大包容的心灵,先后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到来,让•雅克•卢梭、伏尔泰、拜伦,还有列宁等都曾在日内瓦定居。1919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在日内瓦建立联合国欧洲总部,这让日内瓦彻底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心。

 

    让我们来看看出自《国际化的日内瓦和其未来》文章中的数据,截止到今日,在日内瓦主城区,共驻扎着32家国际组织,42000多名国际外交人员及政府官员在此工作。仅联合国就有约8500名员工,是全世界联合国员工密度最高的地方。这其中有168个常驻联合国的使团。还有约2400名在非政府组织工作。全世界大部分的国际会议和研讨会都在日内瓦举办,每年约有2700个,比纽约还多。这为日内瓦带来每年20万的使节和专业人士。其中至少3000人是各国政府首脑或部长。日内瓦的外国人口数量也为瑞士之最:约40%的城市人口包含近180种国籍。


    此外,日内瓦还注册有逾900家跨国企业,它们提供着76000个工作岗位。事实上,日内瓦的国际化为瑞士每年贡献25亿瑞郎(约合20亿欧元)的收入,金钱在这个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伏尔泰在日内瓦居住期间,就曾感慨过这个城市“除了挣钱别无它事”;而今日,每天跨越边境,乘坐电车到日内瓦来上班“淘金”的法国人也不少,大约有5万人。毫无疑问,国际化的日内瓦具有获取各种利益的极大优势,它绝对是“一个隐秘的财富之城。”

 

     当我们今日漫游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圣皮埃尔大教堂、宗教改革墙、阿里亚纳美术馆、大喷泉、花钟、英国公园等等,每一处都洋溢着这座城市的骄傲和自豪;日内瓦也是一座极其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难以计数的博物馆与图书馆、歌剧院、瑞士法语区乐团 (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等文化场所散布在城区各个角落,让到来的人深深沉醉,流连忘返;而在日内瓦的老城区,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石头小路,两边的古旧楼房,书店,画廊与古董店互相映衬,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种浓浓的老欧洲情调。

 

    是的,日内瓦的美是与众不同的。虽然,瑞士其他州的人们有时会戏言“日内瓦不属于瑞士”,但它就这样无时不刻地发出夺目的光芒,璀璨在莱蒙湖畔,闪耀着瑞士。

 

相关文章